功能特点
● “奥龙芯”高精度步控加载系统,试台固定,实现高精度快速测试可实现远程控制
● 测试15种洛氏和15种表面洛氏硬度标尺
● 位移传感器分辨率0.1µm
● 确定重复性精度0.5HR
● 高速步控,测试速度快
● 符合标准ASTM E18,ASTM E384, ISO6508 GB/T230
● 全新设计,机头移动式,机架结构坚固
● 高精度加载系统,有效避免了测力超负载
● 高精度直线导轨控制机头精确移动
● 可通过压头自动退离功能在固定工作台进出持续测量
● 高清晰LCD触摸屏操作,菜单式操作界面
● 背光LCD显示,自动数据统计和存储, RS-232数据输出接口
● 自动加卸载,保荷时间可调
● GO/NG公差判断
● 圆柱体、球体试验值的修正
● 测力选择与硬度标尺选择连动
● 可选择的操作语言包括英语、中文,方便用户操作
● 标尺转换HR、HB、HV
● 内置打印机
● 标准配置齐全,可满足所有标尺的测试要求
打开“端淬自动测量系统”,出现以下屏幕界面。屏幕共分五个部分,下面分别介绍其功能及使用。
测量参数窗口操作
左边上半部分的为“测量参数”窗口。
分页显示的“测量线1”至“线6”,分别对应6个检测试样。
系统平台共可放置6个检测试样,其序号的俯视图如下:
1.3测量参数名称的设置
由于每家用户测量参数并不一致。为了方便用户,我们设置了15个参数名称,供用户自行设置。设置时,打开程序目录下的config.ini文件,找到最下面的[PARATEXTS],修改TEXT01-TEXT07以及TEXT11-TEXT18共15个参数名称。(如下图所示)。保存设置。重新打开程序,程序即可按设置,显示相应的参数名称。
下左图为config.ini设置。下右图为程序中的参数名称。(左边上面7个对应TEXT01-TEXT07,右边8个对应TEXT11-TEXT17)
1.4报告模板中修改测量参数
在程序目录中,有一个 “report6.doc”的输出报告模板。可以其中参数名称,对应config.ini中的15个参数名称,进行修改。这样,在输出报告时,将自动对应客户输入的参数值。
参数输入
选择不同的试样测量线,对应不同的参数值。如下图,选择了第3根试样,输入C01-C07,C11-C18等参数。这15组参数值,对应了第3根检测试样的参数。而“合格下限”、“合格上限”和“检测人员”,则对应所有的检测试样。
测量方案设置
点击“方案”,进入测量方案设置窗口。
测量点数
在上方的测量点数处,输入相应的数目,则左边的数据栏,自动显示10个测量点。
距离设定
在测量点 “1”右边 “1.5”处点击,即可对端面距离进行修改。当前修改的距离,显示为蓝色(见上图)。输入距离后,按回车键,自动进入下一个距离设置。直至全部10个测量点距离设置完成。
测量线的选择
点击试样序号的勾选,可以很容易地选择待做检测的工件序号。如上图,对试样1、试样3和试样5进行检测。
端面位置
上面显示的端面位置,是由系统右边的“端面位置”所设置的,此处不可修改。
测量方案的保存与调用。
窗口的左下方,有“读取方案”及“保存方案”两个按键。可以方便地对测量方案进入“保存”和“读取”。
测量方案的确定和取消
如果确定按当前方案进行测量,点击“确定”,则退出当前窗口。屏幕左下方的数据栏,则显示根据当前测量方案,所计算出检测试样的序号、测量点的数目、以及测量点的位置。
测量
点击“测量”按钮,则系统按照设计好的测量方案,自动移动到各个测量点的位置并进行加载试验。同时在中上部的图表中,实时画出相应测量结果的曲线。直至所有测量点的检测完成。
报告
当测量完成后,点击“报告”按钮,系统弹出对话框,要求输入WORD报告的文件名。确认后,系统自动生成包含“测量参数”、“测量曲线”和“测量结果”的WORD文档报告。
输出报告前,用鼠标在上图右上方的测量线中点取,可以选择或清除测量线。每次可以选择1-3根测量线,报告中的测量结果,为第1根测量线的测量结果。
导出
当客户需要得到EXCEL的测量结果时,可以点击“导出”按钮。输出的测量结果,包括所有测量线中的所有测量数据,以及相对应的最大值、最小值、平均值等统计数据。
需要说明的是:“报告”和“导出”功能,都要求系统预装了OFFICE的WORD或EXCEL程序。
硬度计窗口操作
左边的中间部分,为硬度计控制窗口。
硬度计的试验标尺包括“HRA(60kgf)”“HRB(100kgf)”“HRC(150kgf)”“HR15N(15kgf)”“HR30N(30kgf)”“HR45N(45kgf)”“HR15T(15kgf)”“HR30T(30kgf)”“HR45T(45kgf)”等多种选择。
硬度计的试件类型包括“平面”“凸面”“凹面”三种选择。
硬度计的换算硬度包括“HRC”“HRA”“HR15N”“HR30N”“HRN45N”“维氏(HV)”“布氏(HBW)”“抗拉强度(N/mm2)碳钢”“抗拉强度(N/mm2)铬钢”“抗拉强度(N/mm2)铬钒钢”“抗拉强度(N/mm2)铬镍钢”“抗拉强度(N/mm2)铬钼钢”“抗拉强度(N/mm2)铬镍钼钢”“抗拉强度(N/mm2)铬锰硅钢”“抗拉强度(N/mm2)超高强度钢”“抗拉强度(N/mm2)不锈钢”“HRB”“HR15T”“HR30T”“HR45T”“维氏(HV)”“布氏(HBW)”“抗拉强度(N/mm2)”等多种。每次试验前,可以选择一种,进行转换。
曲率半径与保持时间,由操作人员输入。
洛氏硬度、换算硬度以及压痕深度,系硬度计试验结果,试验结束后,自动显示。
执行硬度计控制,必须点击“连接”按钮,从而让上位机,通过RS232口,与硬度计进行通讯连接。如连接成功,则该按钮显示“成功”和“断开”。控制端口的选择,见“平台控制——设置——硬度计端口”。
“连接”成功后,点击“试验”,可以进行单次试样进行单次试验。在试验过程中,当前按钮依次显示“加载”“保持”“卸载”“复位”等提示。当前试验完成后,再次显示“试验”。此时,可以进行下一个试验。
平台控制
右上方的“平台控制”窗口,用于对平台的参数进行设定并对平台进行控制。
4.数据栏
5.平台位置栏
6.图表栏
点击“设置”按钮,弹出右上角的“通讯参数设置”窗口。需要设计“平台端口”、“硬度计端口”、X-Y旋向、X-Y步距等参数设置。设置完成后,点击“确定”
建议:X,Y旋向不要修改。
点击“平台初始化”按钮,则平台自动向右前方向移动;到达限位后,再向左后方向移动;到达限位后,系统根据平台的位置信息,自动将平台移动到中心位置。并默认此位置为零位。
建议:此中心位置系平台的绝对中心位置。当平台控制出现问题如断电重启后,必须重新按“平台初始化”进行恢复。
“平台控制”中的“置零”按钮,可以将任意位置,设置为平台的零位。
建议:此功能不建议使用。即在“平台初始化”,以平台的中心位置为零位。
“平台控制”中的“复位”功能,控制平台回到设置的零位位置。
“平台控制”中的“移动”功能,可以在输入目标位置后,将平台移动到相对应的目标位置。
速度选择有1档至5档,1档最快,5档最慢。可以在平台移动过程中,实时调整,不影响平台移动的精度。
“平台控制”共有8个蓝色的方向键,可以控制平台按设定的步距,向8个方向进行移动。如果“连续”被勾选,则沿8个方向,进行连续移动。
“平台控制”中的 ,用于控制平台停止。
“连续”勾选选中时,按8个方向键,则平台进行连续移动。
“锁定”按钮被选中时,平台被锁定,无法进行移动。在硬度计进行“试验”时,系统自动将平台进行锁定,以保证安全。
端面位置
右下部的“端面位置”,用于确定6个试样的端面位置。
用“平台控制”各个方向的按钮,控制平台到试样1的端面。选择左边的序号为1,点击设置,即将当前位置,置为端面1的位置。初次安装时,需要将6个试样的端面位置,都进行设置。
选择不同的序号,点击“移动”,则将平台移动到相应的试样端面。
数据栏
屏幕左下角的数据栏,实时显示测量的试验序号L、压痕序号P、平台位置X、Y、测量结果洛氏硬度、换算硬度HRN45N、压痕深度和判断结果。
压痕位置
右下角的压痕位置图,显示当前测量的试样及压痕序号。其中蓝色的小点,表示已经测试完毕;红色小点,表示正在进行测试;灰色小点,表示尚未进行测试。如上图:当前正在测试第1个试样的第4个压痕。(L1,P4)
曲线图表
屏幕上方的图表,实时显示已经测量的测试结果。如上图,当前已经完成第1个试样的3个压痕的测量。
测试完成后,可以在右边的数据框中,选择想要显示的曲线序号。每次可以显示1-3根数据曲线。